Loading

我們都值得感到快樂—PERMA幸福五元素

作者/ Audrey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心理學研究範疇相當廣泛,除了研究如何治癒心理疾病,也探索如何建立更有品質的生活。然而二戰後,人們普遍經歷了許多悲傷和苦難,因而造成像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等的精神疾病病患數量大幅增加,聚焦於精神疾病的研究也迅速奪走了正向心理學本有的人力和資源。直到1999年,正向心理學之父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才重新地將這門學問帶入大家的視線,再次開始研究如何改善人類的個人特質和生活素質。「讓生命變得有意義的,」他說,「遠遠不只有負面的事物。」

2011年,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在他的書<邁向圓滿> (Flourish: A Visionary New Understanding of Happiness and Well-Being)中提出了幸福的模型PERMA,幫助人們檢視並提升自己的幸福感(Wellbeing)。PERMA分別代表了五種提升幸福感的元素:正向情緒、全心投入、正向關係、意義以及成就感。幸福是一種很主觀的感受,適合每個人的配方都有所不同;如何了解自己的狀態並練習平衡、補足各個元素都有助於提高自己的快樂和幸福值。

P 正向情緒 Positive Emotions

提升幸福感最直接的途徑就是增加正向情緒。想要增加正向情緒,不是只在心裡告訴此刻的自己要開心一點。而是:面對過去,我們可以練習感恩和原諒;面對當下,我們可以練習享受此刻或是正念覺察(Mindfulness);面對未來,我們可以練習建立樂觀和有希望的觀點。雖然提高正向情緒看似是可以最快提升幸福感的方式,但是情緒本身很受限於個人觀感,每個人的情緒波動幅度也都不盡相同。對於情緒波動較低的人來說,提升正向情緒也許比較沒有效果,因此這類的人更可以透過其他元素來調整自己的幸福感。

E 全心投入 Engagement

全心投入指的是當一個人投入自己的能力和注意力在一件對於自己有挑戰的事情上,可以讓人有所學習、成長、得到滿足。最可以形容這個狀態的是米哈里·契克森(Mihaly Csikszentmihalyi)所提出的「心流」(Flow),說明的是當一個人將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的感覺,讓人忘了時間、空間,享受於從事活動本身。契克森表示,只有在高技術和高挑戰性的情況下,人們才會沉浸在心流之中。可以達成如此狀態的活動包含讀書、演奏樂器、運動或表演,甚至是一段真誠而深層的對話。只要大家找到自己喜歡、投入、又有挑戰性的活動,都可以練習達到心流,從中得到滿足和享受。

R 正向關係 Relationships

人類是社群動物,而好的人際關係也是幸福感的基礎之一。所謂好的人際關係,就是人們會互相扶持、幫助與陪伴彼此度過難關。而且,這樣的連結也可以成為生命中的意義與成就感的來源。擁有好的人際關係和社會支持網路,可以使人被了解、感受到溫暖、被聆聽、被安慰、被鼓舞,學習愛、同理、合作、奉獻等多樣的感情。人們的情緒也會時常因為人際支持的關係而放大,擁有更強烈的歡笑、歸屬感、或是驕傲感。因此這些雙向的連結都可以讓人對自己的生活感到更加的滿意,也是提升幸福感的方法。

M 意義 Meaning

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可以讓生活變得更有方向和動力。生命的意義多半來自於歸屬感和利他的付出,以及自我展現。這些意義可以看作是生命的目的或是自己的使命,是人們願意付出心意,是在不管人生好或是壞都可以抓緊的指標。艾蜜莉‧艾斯法哈尼‧史密斯 (Emily Esfahani Smith)歸類出生命意義的四大支柱為:歸屬、目的、超然(Transcendence)和說故事(storytelling)。超然是類似心流的狀態,讓人超脫日常和更高的實相產生連結。說故事則是自己選擇用什麼角度去看待、敘述自身的經歷,如何賦予自己的人生意義。意義和正向關係一樣,都可以成為人們迷茫時的浮木。

A 成就感 Accomplishment

當一個人完成了自己在意的任務時,會感到一股成就感,進而增加自我認同和價值。人們為了過程本身而在各種領域追求精通、成就及成功。不論是在工作、運動、喜好或是遊戲中,都會追求成就感。隨著成就感的增加,人們也會衍伸出驕傲的感覺,進而成為繼續努力的動力。

PERMA+

除了原本的五個元素,後來也有人在PERMA後面加一個plus,代表了樂觀、活動身體、飲食營養以及睡眠。這些也都是可以幫助我們提升幸福感的面向。對身邊的事物保持著正向的態度,可以減少我們的壓力;適當的運動除了可以保持身體機能的正常運作,還可以舒緩焦慮、憂鬱或是孤獨感,更能夠增加思考的專注力和清晰度;而健康的飲食及良好的睡眠也被發現和心理健康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因此,如果想要開始著手在生活中做一些改變,我們有各式各樣的面向可以下手,從我們覺得最可以做到的地方開始,提昇我們的幸福感!

每個人每天都走著不同的路途,但都值得感到幸福快樂。當我們為了這些元素本身而去追求,而不讓這些元素只是變成一種手段,就可以練習在生活中幫自己充電,平衡這五種元素而讓自己感到幸福。塞利格曼表示,幸福理論不論是在個人或是團體生活中都能廣泛利用,也提倡正向教育以及將「幸福」納入教育學程之中。如果我們都能對於自己的心理狀態更加敏感,在生活中嘗試作出一些小改變,相信生活品質一定能有所改善。

*如果想聽聽塞利格曼分享PERM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K6K_N2qe9Y&t=17s 


參考資料:

Lerner, D., & Schlechter, A. (2020, September 8). Introduction to “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part deux  [PowerPoint slides]. NYU Classes. https://newclasses.nyu.edu 

Lerner, D., & Schlechter, A. (2020, September 10). Wellbeing  [PowerPoint slides]. NYU Classes. https://newclasses.nyu.edu 

Madeson, M. (2021, October 9). Seligman’s PERMA+ model explained: A theory of wellbeing. Positive Psychology.com https://positivepsychology.com/perma-model/ 

Seligman, M. E. P. (2012) Flourish: A visionary new understanding of happiness and well-being. Simon and Schuster. 




View on
Instagram
View on
Instagram
View on
Instagram
View on
Instagram
View on
Instagram
View on
Instagram